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都有哪些误区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威胁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想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除了饮食调整之外,合理用药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不过,很多患者在使用降压药这件事上都有自己的主张。这些主张看似很有道理,但基本上都是对服用降压药的偏见和误解。如果误会不解除,私自调整用药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做赌注。下面一起来看看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的误区都有哪些。

误区一:认为降压药副作用大,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其实医生常说的每种降压药都有副作用,大家就解读为降压药对身体有损害,是存在一定误解的。任何一种药物,在应用到病人身上之前,都是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检验,如果这个药用了反而对身体有害,根本不可能通过审批,也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

而且对于发现高血压时血压超过180/110mmHg 的患者,或者有糖尿病等疾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会很高,应该立即开始药物降压。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才是避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最佳手段。对于血压不高,心血管意外风险比较小的患者,如果调整生活方式1-3个月,血压没有降至正常,也要早开始药物控制。

误区二:用药留余地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5大类一线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断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受体阻断剂。对不同的人群,选择降压药会有不同的首选推荐:青年人,首选 受体阻断剂和 ACEI 类药物;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严重,CCB类可能为首选;糖尿病和慢性肾病人,ACEI和ARB类作为降压药物的首选。这些首选推荐,是为了尽快的找到合适的降压药,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好、坏。

对于每个患者来说,能把血压降到正常范围,长期服用没有明显副作用,这个药,就是最合适的药,是好药。至于降压药要留余地,一开始用了好药,以后就无药可用,这种逻辑根本就不通。一开始不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不好好降压,难道要等血压控制不好,心梗、肾衰了再好好用药吗?

误区三:用一种药久了会产生耐药性,时间长了就要换药

降压药不是抗生素,人体不会产生耐药性,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是因为细菌基因不稳定,时刻在进化,导致抗生素失去作用;而降压药针对的是人体,基因稳定,再说人的进化没几百年也很难变化,所以降压药也不存在耐药性之说。高血压的用药,非常的个体化,每个人对高血压药物敏感性不一样,所以刚开始用药的时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找到适合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一旦找到能够使血压达标,没有明显副作用的药物,就要长期坚持服用,不需要常规替换。因为换药不仅要承担血压波动的风险,还可能面临新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是不是得不偿失?但如果血压情况有变化,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加量或换药,而不是因为用的时间长了就换药。

误区四:联合用药副作用大

控制血压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对大部分高血压病人而言,单一药物难以控制血压达标,所以需要联合用药。不同降压药的作用机制不同,如果联合用药方案合适,不仅能控制好血压,还能减少并发症。比如CCB类药容易引起心动过速,此时联合使用受体阻断剂可以很好的预防心动过速。用药方案需要由心血管科医生来制定,取长补短,患者自己不可盲目自行组合。

误区五: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对于不同的人群,降压目标值是有所差别的,过低的血压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140/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如果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病情稳定的冠心病、脑血管病,那降压目标应该更加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

血压目标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不顾及年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反而得不偿失。

误区六:血压一正常就停药

坚持服用一段时间降压药后,会有部分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得很好。这时候,有的人担心长时间用药会产生依赖性,或担心药物副作用,而自行把降压药停了下来,这种做法不可取。专家解释,在轻度的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的人在血压控制后也许可以停药,但这并不能保证血压就不会反弹。

对于高血压病人,一般建议要终生服药。如果血压控制得很好,医生在进行评估后,可能会把病人的药量减至很低,比如每天半粒,甚至隔天吃半粒,而不建议病人完全停药。在临床中他们曾遇到过有病人自行停药后不久就出现脑中风了,高血压病人自行贸然减药、停药会增大诱发心肌梗死、脑中风的风险。

误区七:凭感觉用药,服药太随性

主要表现为吃药吃多少,什么时候吃没有规律,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很多人血压一直控制不好,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觉得没什么不适的时候,就不吃药。或者无不适感觉时少服甚至不服药、间断服药;又或者不测血压直接盲目服药。但是这样服药是很危险的。长期以往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血压的频繁变化,还会加重心脑的负担,导致相关疾病。

正确做法是尽量要按主治医生的方案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换药,并且定时定期监测血压。如果血压能稳定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就可以按照固定量的药服用。

误区八:过分依靠药物,吃了药就觉得万事大吉

很多人就在这一步出现问题,觉得吃了药,血压就不会有问题了。接下来的吃喝玩乐样样不少。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吸烟、过量饮酒、高盐膳食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

正确做法是在合理用药的同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少吃盐,合理运动等等。

误区九:保健品或降压仪器可以代替降压药。

据调查,目前市面上所谓有降压作用的保健品,其有效成分和主流降压药的主要成分没有差别!很多降压保健品其实是掺了廉价的降压药,并告诉你不是药所以没有副作用,然后提高价格再售卖!而用降压器材就不用吃药更不靠谱,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降压器材是有效的!根据国家法规规定,非药物不能宣传有功效,所以保健品、保健仪器代替药物治愈高血压更不可信。

温馨提示:高血压只要控制得好其实并不可怕,患者要遵守医嘱坚持服药,不轻易中断或停药,若想换药一定要提前咨询诊治医生。每位医生都想让病人知道!避开这些认知误区,别让亲人朋友尝试这些危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