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输液为什么要扎在头上 会影响大脑吗

由于婴幼儿身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比较差,生病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宝宝生病比较严重,可能就必须要输液进行治疗。而宝宝的输液方式每次都是针头扎在头皮上。有的时候还会因为宝宝不配合,需要多扎几次才能扎到位置。看着宝宝被扎得哇哇哭,很多妈妈也会心疼的在一旁掉眼泪。为什么给宝宝输液,要扎在头上呢?还有,这样会不会影响宝宝的脑部发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宝宝生病输液为什么要扎在头上?

专家表示:因为两岁以下婴儿因手背部位较短,手背静脉穿刺多靠近腕关节部位,不易固定,输液过程中针头容易穿破血管出现肿胀。再加上绝大部分宝宝营养状况良好,四肢细小的表浅静脉被厚厚的皮下脂肪掩盖,所以这些正常成人打点滴的地方,往往无法看清宝宝的血管。

而宝宝的头皮静脉表浅,毛细血管丰富,血液循环快,药物可以更快地发挥作用。即便是四肢穿刺成功,宝宝的手脚也不易固定,手甩几下或脚乱踢几下可能也就滚针了。相比之下,此年龄段的宝宝首选头皮静脉,不但好扎而且好固定,输液成功率高。

这样由于宝宝的双手处于自由活动状态,可以拿玩具来分散他的注意力,让其配合输液。而对于2岁-3岁极不合作的宝宝也可选择头皮静脉针。

宝宝生病输液针扎在头上会影响大脑吗

不少家长看着明晃晃的针头,扎进宝宝的小脑袋,会忍不住产生“影响脑部发育”的错觉,但实际上并不会。

因为打吊针是静脉输液,而静脉都是相通的,无论打手脚还是打头皮,都只是换了个让药物进入身体的位置而已。只要没有扎错针,药物都会通过注射部位的血管进入静脉系统,参与到全身的血液循环。所以在哪个部位进行静脉输液,其实是没有区别的。

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如疤痕体质者),有的孩子头皮的扎针点可能会留下小疤痕。因此,打针时护士会尽可能接近发际或剃去少许头发,让扎针点位于发际内,以免在前额部位留下疤痕。

宝宝输液注意事项

1、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躁动

孩子正在生病,身体本来就不舒服,容易哭闹,再加上对输液的反感,很容易情绪激动,烦躁不安。此时,妈妈应该在孩子的身边尽量安抚孩子的情绪,尽量不要让孩子乱动。如果家中有多人陪伴孩子来医院,最好让孩子最熟悉的人留在孩子身边,缴费、拿化验单等事情让别人去做,因为孩子在最熟悉的人的身边情绪会更加稳定。一旦妈妈未能控制住孩子而发生了输液管晃动,一定要先看看点滴管以下的输液管是否有空气进入,如果有气泡,要请护士尽快处理,避免空气进入血管而造成危险。

2、不随意调节输液速度

医生或护士在给孩子固定好针头后,会调节好输液的速度,这个速度是医生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和药物的性能而科学计算出来的,一定要严格遵守,妈妈不要随意调动输液管上的调节器,因为输液速度太快或太慢对孩子都没有好处。妈妈需要留意的是液体滴入是否通畅,滴速是否合理,输液管扭曲、受压,针头固定不当,输液瓶悬挂太低,都可以引起滴入不畅,妈妈要多加注意。

3、注意观察针刺部位

妈妈要时刻注意观察孩子针刺部位有无疼痛、发红、肿胀和液体外渗的现象,如果针刺部位肿胀隆起,说明针尖已滑出血管或已穿透血管壁,液体注入了皮下组织,此时要应立即呼唤护士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4、注意观察孩子的状态

在孩子输液的过程中和输液后的几个小时里,特别是在初次使用某种药物时,妈妈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状态是否正常,看孩子有没有不适或疼痛的感觉,有没有药物过敏的现象,一旦孩子由于疼痛而出现烦躁、哭闹或出现发冷、打寒战等症状,要立即请医务人员处理。

特别提醒:打针时,如果孩子哭闹不止,家长也焦虑不安,反复询问医生和护士,怕这怕那,会加重紧张气氛。其实在大多数时候,孩子哭闹、挣扎得厉害,并不都是打针的疼痛造成的,可能是因为本身不舒服而无法表达,或者是被人压着吓哭,抑或是受到家长的紧张情绪的影响。

1岁半以下的小宝宝对家长的依赖性十分强烈,再加上宝宝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医护人员通常很难与患儿进行顺利交流。所以,打针时,家长应配合护士按住孩子的膝盖,避免蹬踢。同时,可采用听音乐、讲故事、看动画片、夸奖孩子勇敢等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减轻孩子的恐惧,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共同完成整个过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