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针对家庭医生签约回复的9个问题 解疑5亿人有家庭医生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接受“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采访

什么是家庭医生

现阶段中国的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

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以团队服务形式为主,家庭医生团队包括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二级以上医院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为什么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

同时,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也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

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是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举措,通过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家庭医生提供的签约服务内容有哪些

目前,主要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签约居民能获得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服务、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还提供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咨询、疾病诊疗、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服务,有的地区还可以提供包括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内容。

居民如何签约自己的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本着自愿的原则,有签约意愿和服务需求的居民,可到附近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选择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协议涵盖签约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事项。

签约周期原则上为一年,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

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对象是谁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在此基础上,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签约服务数据是如何统计的

自2017年5月起,各地通过国家专门的信息系统报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数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填报,省级进行汇总,报送到国家卫生计生委。

目前,全国签约人数已完成任务目标,但签约服务的推进还不平衡、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将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按照协议约定内容保质保量地向签约居民提供服务,实事求是、有序推进,防止出现服务不到位现象。

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进一步加大推动力度,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开展,落细落实。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真正了解签约服务,建立合理预期。

目前签约服务的进展情况如何

一年多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各地实施推进,各地加强制度设计,丰富服务内涵,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引导居民有效利用签约服务。

目前,一般人群签约率、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完成了30%、60%的医改工作目标,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和“群众贴心人”的服务模式逐步深入人心。

现在签约服务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签约服务工作是2016年5月启动的,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距离2020年每万城乡居民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签约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居民获得感不强。

三是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性政策还不到位,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不足,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与居民的预期较高存在差距。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2018年,要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提质增效,逐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感受度和满意度。

一是完善政策,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培训。

二是提升能力,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签约重点人群,开展分类指导。

三是推广先进地区经验,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家庭医生签约

相关报道:5亿人有家庭医生是假的?卫计委:签约数字没问题

近日,“我国超过5亿人有家庭医生”的报道遭到网民吐槽,称和自身感触相去甚远。12月19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卫计委相关部门获得三点回应:一是家庭医生签约数字没有问题,是统计上来的。二是服务还要陆续跟上,请给时间。三是卫计委的相关司局近期将对这一新闻热点进行回应。

一提到“家庭医生”,大多数人心目中是英国绅士们能够享有的上门诊病的医生,而实际情况是,在我国此家庭医生非彼家庭医生。“监控慢病人群”“发送健康管理信息”“接受咨询”“安排重点医院医生轮流坐诊”等都是家庭医生的工作范畴。

“社区的老头老太太都知道家庭医生,我们先普及的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随后才会在全体居民中推广,”在卫计委此前7月10日组织的活动中,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社区医院的一位负责人说,当天展览路街道为户口在展览路的人员进行了家庭医生的现场签约。此次签约的人数也将统计上报到地市,最终汇总,成为5亿这个数字中的一部分。

北京市社管中心副主任张向东介绍了北京的情况,家庭医生会对4类慢病进行在家监护。“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这四类慢病患者,符合条件、病情稳定、进行签约的、适合在家的,可以在家获得家庭医生的监护。”为此,北京市还将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下放到社区医院的四类慢病的用药下放到了社区。

科技日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北京部分社区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会提供上门输液服务。“在大医院开了处方单的,而且在医院注射过一次,回来之后签约医生会负责后面的输液。”北京市一位居民表示,青霉素之类易过敏的药物他们也很慎重,而且高技术含量的看病诊疗服务比较少,大多是省去居民跑腿的麻烦。

从事家庭医生服务的一般为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他们的另一个兼职是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健康生活的角度预防疾病。天津河西区友谊路社区服务中心医生杜秀军说,“管理社区里高血压老人时,遇到问题不会马上开药,而是问他吃咸了还是生活习惯变化了。”以期通过生活方式的管理进而管理居民的健康。相关调查显示,居民对基本健康知识的知晓率2017年达到88.67%,比2013年上升了49.52%。

针对是不是5亿人都享受到了此类家庭医生的服务的问题,卫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服务还要陆续跟上。相关报道也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居民认可程度较低,基层服务供给能力较为匮乏,签约服务内涵建设以及服务规范是目前工作重点。

评论:家庭医生“见疗效”需要深化医改

来源:南方都市报

12月17日举行的“2017中国家庭医生论坛”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

5亿人拥有家庭医生确实是官方数据,可这个数据和民众感受又确实有着巨大的差距。为什么?据《财经》报道,在“2017年签约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60%以上”的目标下,任务层层分解下压甚至加码,压在了基层医疗工作者身上。可任务本身就不符合现实情况。报道中称,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卫生站,签约家庭医生的任务与实际家庭医生比例为4000:1,而签约率达不到就要扣钱。所以,在代签约和只签约不服务成为常态,造成了数据捷报频传的同时,大量“空壳”家庭医生出现。

“小病在社区,大病跑三甲”的家庭医生制度如果能实现,可以说是一石三鸟的好事。然而,这样的美好愿景在变成现实的途中却遭遇了困境。首先,是人才供给缺口极大。若要实现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有2名至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中国至少需要28万到42万名全科医生。而一名专业全科医生需要至少5年本科以上医学专业的学习,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也就是整整8年。按照目前的医生供给,很难达到上述目标。而且优秀的全科医生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所以,基层家庭医生面临的是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的双重紧缺。

其次,在供给紧缺的基础上,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依然没有达到家庭医生应有的标准。家庭医生必须是全科医生,对专业性和临床经验的要求很高。可好的医学生都主要被三甲医院吸收,社区医院里的医生资质相对一般,又因没什么病人而缺乏临床经验,如此导致恶性循环。靠给家庭医生补贴并不能改变社区医院缺乏好医生的现实,况且目前的补贴还算在公共卫生补助里的,没有额外补助。

如何打破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进困境?不妨参照一些成功的先例。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家庭医生都是比较成熟的基层就诊制度,虽然基本都是自下而上由私人诊所自发组成的,但中国这样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地推进也可以借鉴。

医生自由执业和放开诊所牌照是基础。解决私人诊所的牌照和医保这两道门槛,将这一环节放开,才能让专业的医生有可能脱离公立体系,成为家庭医生。同时,将医疗监管做好,医生执业资格和医疗事故认定都不再只是与医院绑定。目前的医疗监管还不完善,太依赖医院体系,如果不能保证就医安全,就不能建立起靠谱的分级诊疗制度。以严密监管保证就医安全,以市场竞争保持家庭医生水准,才是家庭医生制度的出路。

此外,在医生的报酬方面,整个医疗体系的收入结构都有待改革。目前,诊金依然是纸上谈兵,医生只能靠以药养医才能获得体面收入,而这对于整个医疗体系大为不利,也阻碍了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英国的家庭医生制度非常成熟,所有患者除了急诊都必须到签约的全科家庭医生处就诊。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转诊才到医院就诊,而每一个人在家庭医生处注册,医生就会获得84英镑的国家补贴,另外慢性病患者的数量和管理质量评分都会影响他们的收入。医生有了与能力和责任匹配的收入,才有更健康的医疗环境,才有更多好医生有成为家庭医生的动力。

按照目前的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情况,到2020年,数据目标也许可以达到,可实际效果却达不到。眼下,与其追求数字,不如将脚步放慢,从全科医生培养、医生自由执业、放开诊所牌照、提升医疗监管水平的方向做起,一个个地努力完善,一步步实现中国的家庭医生制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