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允许社区医院检查检验委托独立医疗机构完成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日,北京卫计委发文部署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8-2020年度重点任务。

以医联体为抓手,北京将重点通过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与专科医联体,理顺医疗机构职能定位,实现患者合理就医。

强基层,北京市推出多条重磅举措。例如,创新家庭医生收付费制度、完善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将基层检查检验服务委托为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等。

为了解决及时将康复患者下转至基层难题,北京市鼓励部分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机构。从2018年开始,这一工作将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开。

医联体为抓手

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北京市将医联体建设作为主要抓手。根据要求,北京各区应建立医联体理事会,以加强辖区内医联体的管理。

文件表示,未来三年,北京市将逐步实现患者在医联体内的大医院进行救治、在社区及一二级医院或康复院护理院进行康复、在社区或居家能得到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要求。

建立医联体,首先需要理顺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其中,区域医疗中心在2020年要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于区域医疗中心有需求的医疗技术,可实行备案制重点管理。

按照三级公立医院必须建立医联体的要求,北京市将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到2018年,北京市各区至少建立1个紧密型医联体,到2020年,50%左右的医联体达到紧密型医联体要求。而为了打造实际意义上的紧密型医联体,北京市将逐步实现医联体内部人员、技术、设备的统筹管理与使用,同时探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内部决策和治理机制。

2017年,北京启动专科医联体建设。未来三年,北京市还将启动以构建疑难疾病转会诊为重点的专科医联体工作,建立疑难复杂专科疾病的诊治渠道。

为医联体建设工程打基础,北京市将从信息化建设方面保驾护航。例如,加强市级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建立检验、病理、影像、心电图等会诊或诊断中心,医联体内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100%实现社区向大医院转诊预约等。

多措并举强基层

分级诊疗推行步履维艰,基层医疗卫生资源薄弱为主要原因之一。纵观北京未来三年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重点任务,强基层将成为主旋律。

为了将患者留在留在基层,家庭医生被赋予众望。但健康界在采访中发现,基层全科医生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性普遍不高。一位全科医生告诉健康界,这主要是因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费政策尚未出台,签约服务工作尚未与医生绩效挂钩,但这一工作又为基层医生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规定,未来三年,将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创新突破,到2020年建立基层医务人员家庭医生服务考核与激励机制。此外,到2020年,北京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全部实现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接诊新流程。

家庭医生任重道远,面对基层医生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现状,如何充实人才队伍,北京将推进“四个一批”工程。即培养一批、补充一批、下来一批、聘用一批。此外,为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北京市将逐步建立与其服务职能相适应的薪酬制度。

强基层,除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充实基层人才队伍,基层用药与辅助检查水平同样有待提升。根据新规,北京市未来将试点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工作委托给独立设置医疗机构。与此同时,北京市将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长处方病种和调整长处方用药。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将需要康复、护理的患者及时下转到基层。为了推进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机构建设,北京将部分公立医院转型或者使其床位调整为康复、护理等职能。2018年,北京各区需要全部启动这一计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