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济南暴雨:不要因暴雨有惊无险就松口气

评论员:娄士强

哪怕一场暴雨“有惊无险”地过去了,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对于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而言,就要多一些居安思危的意识。很难说下一场暴雨什么时候来,又会是多么强的雨势。

2015年8月3日晚间,一场暴雨突袭济南,短短两个多小时之后,市区成为泽国。尽管这场暴雨并未造成人员的伤亡,但市区内的险象环生仍在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里的防汛排水系统,仍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

如果因为没有人在暴雨里殒命,就自认为“经受住了考验”,这样的标准未免太低了。更何况,3日的降水虽然也达到了暴雨的级别,却远没有当年“7·18”那么大的强度。8年的时间过去了,仍有很多隐患未清除,人们更希望看到是,这座城市在暴雨面前能够更加从容,而不是一遇到类似的天气便如临大敌。

回想当时的景象,说是险象环生一点也不过分,不仅身处户外的亲历者有感触,躲在家里的人也能从网友的实时播报中感受到雨情的危急。微博和朋友圈里,满是积水的道路、趴窝的汽车、喷涌的下水井,以及不停刷新的求救信息。很多人都提到了8年前的那个“7·18”,表达着对历史重现的担忧,但事实上前夜的这场雨只是“小巫”罢了。换句话说,这样的雨情都能让城市里一片慌乱,假如历史真的重演,恐怕谁都不敢乐观地说“经受住了考验”。

所以说,哪怕一场暴雨“有惊无险”地过去了,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对于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而言,就要多一些居安思危的意识。这次之所以能够平安度过,就得益于事前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提前发布的暴雨黄色预警,比如护城河及时开闸放水,比如交警部门提前布置道路执勤,又比如易积水路段附近居民自发地提醒过往车辆……这些都是以往的暴雨留下的经验教训,验证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老话。

当然,这次化险为夷了,很难说下一场暴雨什么时候来,又会是多么强的雨势,最根本的居安思危之举,还是要从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入手。就比如3日晚间雨势最大时,有20多处路段积水严重到交通一度瘫痪,而这些路段每逢暴雨都是“汪洋一片”,足见排水设施存在顽疾。如果不从基础设施入手补足短板,城市应对暴雨的整体能力得不到提升,总靠应急机制,恐怕给不了人们安全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国内不少城市“逢雨看海”已成惯例,国家选定了一批“海绵城市”试点,济南就是首批16个城市之一。建成后的“海绵城市”,不仅要解决内涝,还要将降水利用起来,但至少从目前来看,离预期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国家提供的先进技术以及每年5亿元的专项资金,既是支持也是鞭策,督促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把资金和精力用在实处。毕竟,暴雨之后的城市景象,是一个城市最真实的面貌。2015年8月3日济南2个小时的暴雨让市区成了海

年年整改年年淹 排水底子没打好下雨处处"趵突泉"

3日夜晚的一场暴雨让泉城处处看海,而铁路桥的积水则更为严重。铁路桥的积水源于雨污混流导致铁路桥下处处“趵突泉”,泵站抽水能力较差,雨污水不能及时排出。龙脊河工程的进展较为缓慢则导致了东部多个积水点被淹。而目前实现雨污分流改造,也面临着拆迁、资金筹措等难题,短期内难以实现全部的雨污水改造。

排水底子没打好,下雨处处“趵突泉”

目前济南铁路桥等积水点的积水比较严重,除了降水集中的原因以外,根源还在于济南的排水设施基础较差。济南现有雨水管沟总长约为1340千米,其中雨水管道超过八成,其余为雨水暗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大明湖———兴隆片区的现有排水管渠系统中,有21%的防汛标准仅为不到1年一遇的降水,1到2年一遇的占5%,2到5年一遇的占40%,大于5年一遇的只占34%。

排水管道排水能力较差制约了雨洪水的排放能力。省城的济齐路系统、济泺路系统和大明湖系统等涵盖老城区的区域内,仍存在部分雨污混流情况。雨污混流导致降水集中时,雨水大量聚集到污水管网,将污水井盖顶开,形成处处“趵突泉”的景观。

由于铁路桥下地势较低,铁路桥下面的“趵突泉”景观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当雨水流进污水管网,到了铁路桥下,会喷出大量污水,铁路桥下会大量积水。据了解,8月3日晚,济南市区无影山北路铁路桥、历黄路铁路桥、历山路铁路桥、济钢西三岔口铁路桥、殷陈铁路桥下积水均超过70厘米,济钢西三岔口铁路桥下甚至达到一米多深。

而部分铁路桥泵站抽水能力较差导致一些铁路桥的积水时间过长。8月3日晚,历山路铁路桥的积水在雨后半个小时基本已经消除完毕,而北坦、生产路铁路桥的积水在3个小时才消除。历山路铁路桥的泵站经过几轮提升,目前已经可以快速排出积水。目前生产路泵站抽水能力为0.93方水每秒,是按照5年一遇来设计的,生产路泵站的抽水能力已经明显不够用。

大辛河正进行雨污分流整治。

去年说建好今年还在修,泄洪河道使不上劲

3日晚间的一场降雨,让位于省城东部的工业北路、凤鸣路,济钢立交桥、殷陈立交桥都出现了积水。当晚根据水文局的监测,位于工业南路的殷陈立交桥在3日晚9时,积水已经达到了2.8米。济钢立交桥积水也达到了1.2米以上。东部的积水除了与降水过于集中有关外,积水与龙脊河工程尚未完工有很大干系。

龙脊河位于省城东部,被耕地、建筑侵占严重,最窄处不足两米。龙脊河下游的排水几乎全部依赖于3根并不太粗的管线,难免会造成排水困难,泄洪能力较差。每逢较强降雨,工业南路义和庄、殷陈铁路桥、工业北路济钢铁路立交桥、凤鸣路等主要路段极容易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积水内涝。

2013年10月,龙脊河河道整治工程启动。工程实施总长度11公里。整个龙脊河改造工程规划将河道拓宽为7至40米之间,在下游河道穿胶济铁路处新建两座铁路桥涵,使河道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而原计划要在2014年汛期前完工的龙脊河整治工程,在2015年汛期到来时仍没有完工,不少河段仍在施工。由于全部河道还没有完工,已经开挖的河道还难以实现泄洪的功能,导致东部多个积水点的水无法及时排出。

至于河道为何迟迟不能完工,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因为此次河道整治面临大量拆迁、征地任务,其中也包括不少耕地。”据了解,此次龙脊河综合整治工程征地拆迁涉及历下区集体土地约9.5亩,房屋拆迁约2644平方米,历城区集体土地约286.1亩,房屋拆迁约39867平方米。家住龙脊河周边的不少市民希望该条河道涉及的多个部门能够密切合作,让该工程早日完工。

老城区雨污分流不足八成,卡在拆迁还缺钱

据济南市一排水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济南市南高北低,出现大规模集中降雨时,路面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的积水现象。”但怎么能把这些集中降水快速地排出去不造成财产人员损失很考验济南市的防汛能力。只有通过提高泵站、河道并进行雨污分洪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排水能力。

在济南大明湖周边的多条老街道3日晚间都出现了不少积水。据市民杨先生告诉记者,周边道路和建筑的地基越来越高,雨水管网也不好,导致雨水只能往这跑。在老城区范围内,恰恰是雨污混流较为集中的地方。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河道基本实现截污,但是老城区雨污分流水平不足八成。

而要对老城区的排水管道动“大手术”,进行雨污分流工程涉及居民很多,工作难度大。如果没有城市道路改造,单纯改造排水管道也会影响到居民生活。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市政排水部门只能结合旧城改造和道路改造来逐步改成雨污分流。“而且一些拆迁问题导致雨污分流工程进展较为缓慢。”

财力不足也制约着济南的雨污分流改造。济南每年用于排水管网维护的经费约为2000万元,由于低于定额测算标准,且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短期内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难以完成。(齐鲁晚报记者/蒋龙龙)


相关阅读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