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警惕易被误诊的强直性脊柱炎

    说起强直性脊柱炎,很多人马上联想到那些身体向前极度佝偻、行动极端不便的病人。人们大都知道,病到这个份儿上,就没办法治了。但是人们普遍不知道的是,这种病发展到晚期往往是早期误诊的结果,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访问了几位因强直性脊柱炎而住院的病人,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小伙子在来此住院之前,全都有多次误诊的经历。“我刚发病时是右腿疼,去了几家医院都说是坐骨神经痛,但怎么也治不好,这么折腾了两个月,以后两条腿轮着疼,关节也肿了,这才知道治错了。”“我刚开始是后腰疼,拍了片子医生说我是腰椎间盘突出,可治着治着脚和腿都疼起来,还发起低烧,换了家医院先说我是痛风、后说我是类风湿,直到进了这家医院才确诊得的是强直性脊柱炎。”

  为什么这些病人都曾误诊呢?医师介绍,类风湿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医学界曾长期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轴型,近年来才认识到二者在病理上并不相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包裹关节的滑膜出现问题;强直性脊柱炎是肌腱附着点发炎,而且这种炎症多发生在骶髂关节处。从片子上来看,先是锥体之间炎症、边缘密度增高、粗糙,再骶髂关节融合钙化,最后形成骨桥,并逐渐向腰椎、胸椎、颈椎发展,严重的,病人变成硬板腰或驼背,影响功能,丧失劳动能力。

    此病常常侵犯年轻男性。“医生误诊是由于此病初发时还未出现关节病变,症状不典型,只是腰骶部疼、后背疼,还有的表现为屁股疼、腹股沟疼、肋间疼、足跟疼等,一般有肌腱处都可出现疼痛,有的病人还会有低烧、关节肿症状,这时医生不能仅局限在类风湿、腰椎间盘突出、痛风、坐骨神经痛上,而应高度怀疑强直性脊柱炎,及时给予相关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多数有家族史,确诊可查HLA-B27基因,90%的病人此基因为阳性,如再有骶髂关节CT片配合,则可确定无疑。基层医生常常以X线片诊断为依据,但此病早期骨骼的变化X线片是看不出来的,容易延误治疗时机。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的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于青年期,起病往往隐匿;4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女性病变发展缓慢,往往诊断延迟。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有厌食、低热、乏力,体重下降和轻度贫血等全身性症状。

  (二)局部表现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为常见的表现。下腰痛发生缓慢,钝痛状,讲不清痛在什么地方,有时牵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严重,集中在骶髂关节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转子与股后部,一开始疼痛或为双侧,或为单侧,但几个月后都变为双侧性,并出现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极常见的症状,可以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之久。长期不活动使僵硬更为明显,病人往往诉说由于僵硬与疼痛,起床十分困难,只能向侧方翻身,滚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较轻,只有晨僵与腰部肌肉韧带压痛点,往往被诊断为"风湿痛"、"纤维织炎",甚至被认为有"神经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还长期被诊断为"腰腿痛"和"坐骨神经痛"。

  早期时体征不多,可有轻度腰椎活动受限,但只在过伸或侧屈时才能察觉。骶髂关节处可有压痛,但一般不严重,随着病变进展,骶髂关节处于强直,此时该部位可以完全无痛,而脊柱强硬成为主要体征之一。病员能保持双膝伸直位时将指尖触及地板并不能据此而认为腰部并无活动障碍,因为良好的髋关节完全可以起代偿作用。检查脊柱有无强直应该从脊柱的过伸、侧屈与旋转等方面全面检查。下列方法(Schober试验)有所帮助:病员直立位时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记号,再在脊柱中线距该记号10cm处作第二个记号。嘱病员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关节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况下,两点之间距离可增加5cm以上,即可达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视为腰椎活动减少。

  病变继续发展便会出现胸椎后凸与颈椎发病。此时诊断比较容易。病员靠壁站立,他的枕部无法触及墙壁,严重时可有重度驼背畸形,病员双目无法平视,他只能靠屈曲髋与膝才能得以代偿。至于颈部表现,一般发病较迟;也有只限于发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数病员早期即发生颈部症状,并迅速强直于屈颈位。

  2.胸廓扩张度减弱 随着病变向胸段脊柱发展,肋脊关节受累,此时出现胸痛,并有放射性肋间神经痛。只有少数病人自己发觉吸气时胸廓不能充分扩张。因肋脊关节强直,在检查时可发现吸气时胸廓不能活动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况下,最大限度吸气与呼气,于第四肋间处的活动度可达5cm以上。不足5cm者应视为胸廓扩张度减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后期时,由于重度脊柱后凸与丧失胸廓扩张能力,使肺通气功能明显减退。

  3.周围大关节炎症35%的强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围关节炎,以髋关节最为常见。通常为双侧性,起病慢,很快出现屈曲挛缩和强直,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偿性屈曲。肩关节为第二个好发部位。偶有膝关节病变。其它关节少有发病。

  4.关节外骨骼压痛点 主要发生在胸肋交界处、棘突、髂嵴、股骨大转子、胫骨结节、坐骨结节和足跟,有时这些症状也可以早期出现。

  5.骨骼外病变 主要为眼部病变,可有急性葡萄膜炎,发生率可高达25%。心血管疾患有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扩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包炎等。肺部病变主要为肺上叶进行性纤维化。神经系统病变常为继发性,有自发性寰枕关节半脱位和马尾神经受压表现。后者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与会阴部鞍区状麻木。

 【实验检查】

    活动期75%病例血沉增快,但也有正常的,往往出现血清C-正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值轻度或中度增高,往往提示病变较广泛,或有骨骼腐蚀,并不足以说明病变处于活动期。血清IgA和IgM可有轻度或中度增高。

  90%以上的病员具有HLA-B27基因。正常人也可有HLA-B27,并与地区与种族有关。欧美白种人6~8%可具有HLA-B27,而海地印地安人50%具有B27。没有中国人的资料,但知日本人与非洲黑人却很少具有B27。测定HLA-B27可以帮助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但却不能作为常规试验。该试验不能确定本病的诊断,仅提示有本病的可能性;有许多类似疾病也可以具有HLA-B27。

  部分本病患者并不存有HLA-B27,这类病例往往缺乏家族史与较少发作急性葡萄膜炎,但却具有B7或BW16。

  【放射学表现】

  以骶髂关节炎最为突出。骶髂关节出现x线征象时往往已较迟,几乎完全是双侧性。最初出现的是关节附近有斑片状骨质疏松区,特别是骶髂关节的中下段最为明显。接着便出现了骨腐蚀与软骨下骨皮质硬化。在骶髂关节的中下段,髂骨面覆盖着薄层软骨,因此该处首先出现骨骼变化,且比较明显。在骶髂关节的上1/3处,有坚强的韧带连接着骨面,也可以有类似的X线征象。

  软骨下骨侵蚀的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的假性增宽。接下去便是纤维化、钙化、骨桥形成与骨化。一般说来,软骨下骨皮质硬化比骨腐蚀明显些,最终骶髂关节完全强直,通常需数年之久。

  在脊柱方面主要表现在椎间盘、脊椎小关节、肋脊关节,后纵韧带与寰枢关节。很少有上述关节出现病变而骶髂关节却不受侵犯。早期阶段,椎间盘纤维环浅层有炎症,伴反应性骨硬化与邻近椎体腐蚀,使椎体变成方形。纤维环逐渐骨化,并有骨桥形成。同时脊椎后关节和邻近韧带亦有类似的变化,最终脊柱完全融合,如竹节状。

  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还可以出现椎间盘周围椎体骨质腐蚀和硬化,竹节状改变亦在此节段中断,通常发生在疾病的后期。临床上常有急性发作,并有局限性疼痛。该区常有上述X线征象,称为"椎间盘炎"。这种病变易误诊断为结核、化脓性骨髓炎,甚至认为是转移性病灶。

  周围大关节炎症以髋关节最常见。表现为对称性、均匀性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板不规则骨硬化,关节外缘骨刺形成,最后骨性强直。肩关节为第二好发部位,病变情况与髋关节相类似,骨腐蚀主要发生在肱骨头外上方。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此病尚无理想方案。一般常用的药物包括激素类、非甾类、免疫抑制剂等,但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控制病情发展,更不能改善强直的状态。尤其是目前常用的一些药物对生殖系统有不良影响,不适用于未婚男青年。

  我院医务人员深入研究强直性脊柱炎多年,逐渐积累经验,形成了独到的认识。他们认为,该病侵犯脊柱,“不通则痛”,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其部位处于中医的督脉循行处,是本虚标实之候,以肾督不足为本,外邪侵袭与瘀血内阻为标。急性期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后期腰背酸痛,活动受限,与肾虚督弱相关,应以补肾通督,养血柔筋,通络止痛为治则。

    为此,我院辅以针灸、理疗、熏蒸等疗法,不仅改善病人症状,控制或延缓病情发展,而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关阅读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