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糖是不是控制的越低越好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重中之重。在不少糖尿病患者看来,既然糖尿病是血糖值过高,那只要尽量把血糖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到底什么样的血糖水平才是合适的呢?

糖尿病血糖越低越好吗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观点。糖水平高固然是不好的,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是应该的,但并非越低越好,过分控制血糖,很容易反复出现低血糖,其实低血糖症有时比糖尿病更可怕。

病理分析:75岁的张大爷得糖尿病有十多年了,长期使用胰岛素。3月初,他因急性胃肠炎未正常进食,但胰岛素没有减量,出现昏迷后被家人送往医院。查他的血糖仅有1.9毫摩尔/升,幸亏医生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摘自人民网)

低血糖的标准

低血糖的标准: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就算低血糖。

反而是越低越不好,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4.4-7,低于4.4就有低血糖风险。

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没有要求血糖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有些糖尿病老人把血糖控制当成自己健康的标准,这个是不科学的,特别对于心血管高危患者(尤其是已存在明显器质性心血管疾病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高度个体化的降糖治疗目标值。因为对于这部分患者,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适得其反。

糖尿病患者哪些情况容易低血糖

1、用药不当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用胰岛素治疗,如果药物应用剂量过大就可能引起低血糖。此外,糖尿病人有时会服用一些降糖的保健品或中成药,其中往往含有西药降糖成分,但如果药物说明书中没有标明其所含西药降糖的成分和剂量,患者服用后可能会出现低血糖。

另外,口服药人群中有一些老人就相信不法分子推广的磺脲类药物,这类药物降血糖效果确实很好,但代谢很慢,持久性长,吃一段时间后就可能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已经被淘汰了。

而在打胰岛素人群中,很多人都是吃口服药没效果了,这类人往往胰岛功能不好,如果没有定时定量吃东西,平时少吃了,就有可能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2、摄食不当

糖尿病患者要坚持热量、食物成分均衡的平衡膳食疗法,过度节制饮食可以引起低血糖。在用降糖药治疗的过程中,如果饮食突然减少,而降糖药物却未及时作相应调整,降糖药物就会相对过量,导致低血糖。

3、运动不当

有规律的、合适的运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益,这种运动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疾病情况等循序渐进。糖尿病患者宜在餐后进行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推荐快走运动方式,而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过量运动会消耗大量能量,此时若未及时补充糖类食物或没有相应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则容易引起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害

对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害,医生指出,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一次低血糖等于把十年控制血糖的受益给抹消掉”。因为血糖缺乏会对脑部和血管造成影响,有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并且还会伤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甚至有研究称会加重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风险。很多糖尿病病程长的人有很多并发症,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总而言之一句话: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一定要严防死守,防止低血糖发生,牢记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达标+稳定。

控制血糖要个性化

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时即为低血糖现象,需及时予以纠正。控制血糖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对于年轻、初发、早期的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但对于年长、有心脑血管疾病及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则需个体化控制血糖,做到适可而止,如空腹血糖8.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0.0毫摩尔/升左右也是可以的,并非越低越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