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辩证治疗胃脘痛案例

胃痛,中医病证名胃脘痛,胃脘痛发病原因多是受到寒邪及饮食不当、脾胃素虚引起,主要病变为脏腑,多与肝脾等脏有着密切关系,胃脘痛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症采取相应的治疗,那么,中医治疗胃脘痛效果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下。

患儿于人院前22天无明显诱因发烧伴阵发性腹痛,腹泻黄色水样便,有时可见粘液及脓血便,日约十余次,继后出现呕吐。为非喷射性,所吐为胃内容物,曾吐出l条蛔虫。经当地几十医院治疗,腹泻曾一度减轻。入院前4天受凉,咳嗽气喘, 2015年9月来我院门诊,内科诊断为急性菌痢伴中度失水收住院。

【入院检查】:患几种疲思睡,颈软,眼眶凹陷,皮肤弹性差,腹壁脂肪消失,腹软,可扪及条索状包块,全腹有散在性压痛,以中上腹为甚。咳嗽气喘,咯吐白色泡沫痰,听诊双肺可闻粗中湿罗音。体温37.6℃,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

【化验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49%,红细胞计数286万/立方毫米,白细胞计数1300O/立方毫米。分类:中性72%,淋巴27%,单核19%。大便常规;粘液+,隐血试验+,红细胞+,脓细胞++++,巨噬细胞+。 入院后经西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7天,腹痛吐泻仍然不止,每逢输液则畏寒,服西药则腹痛不舒,鉴于一般情况越来越差,邀中医会诊。

【10月会诊】:息儿形瘦骨立,面容憔悴,精神萎靡,低声呻吟,纳谷不馨,呕吐胃内容物及痰涎,阵发性腹痛,头部汗出,腹污红色稀水便,腹凹,可扪及条索状包块,口生白糜,舌质淡红,苔少,脉细弱。辨证:心肾阳虚,正气不支,寒热错杂的痢证兼虫积。治拟温心肾,扶正气,祛寒清热,制虫安胃。

【方取乌梅丸加味】:中医治疗胃脘痛方药为:红参10克(另煎冲服),附片3克(先熬40分钟),乌梅10克,细辛1克,桂枝3克,黄连3克.黄柏30克,炮善2克,当归3克,川椒1克,阿胶10克(烊化冲服),赤石脂20克,l剂水煎,步量频服。

【疗效】:中医治疗胃脘痛效果如何?经服中药后,第二天呕吐已止,腹痛间歇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减轻,患儿精神好转,后又诊治四次,均以原方酌加川楝、白求、山药、滑石、甘草等。前后共服7剂,病情日渐转佳,食纳增进,大便转成本色,每日解1次,于11月出院调养。

【按语】:本案属危重证,辨为寒热错杂,但临床除了有感染指征外,并不见很明显的热象,而用乌梅丸治愈了,说明乌梅丸确实属。一个作用力强的治疗方剂。分析该方组成,最少有四个方义在其中,一是半夏泻心汤(干姜、黄连、人参),二是参附汤,三是四逆汤(干姜、附子),四是小青龙汤(干姜、细辛、乌梅代五味子、桂枝),总的来说,本方还是温里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