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王石川时评 少林危机需要正面回应

唯有澄清喧嚣、呈现真相,少林寺才会归于从容,少林文化才会继续勃发生机

日前,自称“少林寺弟子释正义”的举报者,连续抛出“猛料”,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再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风暴眼中的释永信,容色温然,但回应果决:“这次要做一个了断,我一定会给社会各界人士、方方面面一个交代。”

“释正义”何许人也,尚难猜测。但可确定,哪怕“释正义”与释永信确有私人恩怨,这起纷纷扰扰的公共事件,显然已不再是两个人的对决。当事人释永信是有着较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更有较为特殊的身份符号,这决定了他有接受公众监督甚至挑剔的义务,也决定了这起公共事件无法“内部消化”。

千百年来的累积沉淀,赋予少林寺独特的文化内涵。早在2010年8月,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内的8处11项古建筑,就已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不仅是荣耀,更是责任。每个与少林寺有关的人士,都有责任善待文化遗产,使少林寺既免于物质层面的破坏,也免于过度商业化的裹挟,更免于精神层面的创伤,真正成为“山水养生,武术健体,禅音净心”之地。于此而言,公正调查释永信事件,是快速止损的不二途径。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30余年前,一部电影,使少林寺声名大噪,不仅激荡了年轻人的功夫梦,更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符号。少林二字,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如今,少林寺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鲜亮载体。此次风波,也在海外引发质疑,有外媒评价:“中国武术发源地少林寺正陷入史上最大危机。”无论从修复世道人心,还是从消弭国际影响,这一公共事件都需要一个“了断”。

毋庸讳言,少林寺近些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也饱受争议。这样的舆情背景,让此次举报风波更显复杂。有“抹黑”者,也有“洗白”派,但这些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在没有确定证据支撑的情况下,都难免有成见偏见。“了断”不是一刀两断,更不是各说各话,而是用铁的事实说话,用毫无断裂的逻辑论证,用经得起推敲的结论坐实或证伪。这就需要举报者拿出实证,也需要当事方逐一回应。只有这样,讨论才有基础,共识才有起点,“了断”才有可能。

世上难有净土,但真相只有一个。调查,是呈现真相的前提,更是法律发力的依据。与“门户”之见相伴生的,或有利益之争,使得迷雾难以立即被廓清,更可能牵扯出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多一些耐心,相关机构、部门的调查也需要方法更加科学、信息更加透明、立场更加公正。由谁组织调查团,如何进行相关取证,发现问题如何处理,没有问题如何应对,都不仅是技术问题、细节问题,而是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全局性问题。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唯有澄清喧嚣、呈现真相,少林寺才会归于从容,少林文化才会继续勃发生机。

少林寺现任方丈主持释永信威风凛凛

相关评论:释永信的声誉危机是个人的吗?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声誉风险。当然,树大招风,名人和声誉风险握手的机会自然更多。这样的风险在外人看来只是舆论事件,对当事人和涉事单位来说,则是货真价实的危机事件。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释正义”举报一事,也被海外一些媒体持续报道,并放大成整个少林寺的最大危机。采取法律手段解决目前的风波,在释永信看来“是唯一的方法”。释永信近日表示:“这样能以正视听,还少林寺一个清白,还佛教界一个清白,我个人还无所谓。”

一波接一波的举报和媒体追问,释永信的声誉危机正在接近巅峰。深陷舆论漩涡的释永信,希望还少林寺和佛教界一个“清白”的表态,也成了“把柄”,不少网友觉得这是他在狡辩,企图把单位和整个佛教界捆绑在一起,进而得出少林寺和佛教界不倒,释永信就不倒的结论。

对释永信的了解,我和绝大多数网友一样,都是通过新闻报道和网络舆论间接知道的。综合这些信息的释永信“画像”,基本以负面形象为主。所以,舆论每倒一次释永信,我们对他的负面印象就加深一次。

人是社会的产物,佛教界的名人之所以成为他现在的样子,同样是社会的产物。一个出家人,一个出家人里的名人,他的口碑固然是他个人作为的结果。但平心而论,他的功过真的和其周围的环境没啥关系,纯粹是他个人的功过?对此,我深表怀疑。

释永信是少林寺的大当家的,网上举报他的材料如果属实,那么,难道说真的和少林寺/佛教界无关,完全该释永信个人咎由自取?他说如何当上少林寺大当家的,少林寺的事务,有无民主决策。有无监督机构呢?如果有,释永信的清白和少林寺的清白,显然存在某种关联。所以,我不赞同部分网友把释永信个人声誉和少林寺声誉彻底划清界限的说法。这种说法,倒有点对人不对外部环境的味道了。

去过寺庙的人想必知道:现在进趟寺庙,不花钱是很难脱身的。那些看似远离尘世的僧人,对于一毛不拔的游客,多数僧人报以鄙视的眼光,少量僧人甚至报以仇视的眼光。寺庙的香火钱,价格不比机场商店的利润低。寺庙本该是精神世界的现实版,是陶冶情操的地方。现在,包括少林寺在内的宗教场所,越来越商业化。这个事实如果不容置疑,说释永信的声誉危机纯粹是他个人的危机,未免牵强了点。

寺庙成了摇钱树,寺庙的大当家的才有社会地位。有了社会地位,他们才可以重返尘世,出现传说中的那些包养情人/私生子和贪污问题。这样,倘若释永信的问题公布了,少林寺和佛教界可以就此宣布干净了吗?不能干净,何来清净呢?

少林寺是中国宗教文化的“名片”,这个名片不论揣在谁的口袋里,只要寺庙商业化的模式不改变,都可能遭遇类似释永信的声誉危机,因为寺庙和僧人跨了界,最终让佛祖很受伤。所以,追问释永信问题没错,但不宜眼界过窄,好像揪出佛教界一个老虎,一切都了解了似的。如此一来,我倒怀疑释永信的声誉危机,有点阴谋论的味道了。(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刘海明)

来龙去脉:释永信回应质疑,称要做个了断,给方方面面一个交代

“少林危机”需尽快作个“了断”

2日,泰国媒体报道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未能随团如期抵达曼谷,原因不明。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大梁向记者回应称,释永信正在少林寺内接受宗教局的调查。但随后他又否认。日前,登封市宗教局派驻的调查组已经来到少林寺。(8月2日 《新京报》)

谁应为释正义举报和少林寺反击断案

释永信被“实名举报”的风波愈演愈烈。举报者“释正义”进一步指责释永信将少林寺下属公司的股份逐渐转移到情妇名下,30名少林弟子则联名发表公开信,对“释正义”的身份进行起底,宣称他是因被逐出佛门而报复少林方丈。国家宗教局和佛教协会也在30日发声表达关切,它们的总基调是委托河南省宗教事务部门了解、核实情况。

释永信是佛教界名人,但释永信不是党员干部,纪委肯定不会插手此事,那么谁应为释正义的举报和少林寺的反击断案呢?

释正义指释永信“有2个身份证”,这一控告若属实,则释永信涉嫌违反我国居民身份证法,应由公安机关出面查处。释永信被告侵占少林寺财产,将股份送给情妇,这有经济犯罪嫌疑,也应由司法机关调查。但要启动这些调查,首先需要在公安机关立案,要有明确的控告人。目前释正义仍在通过互联网和媒体指控释永信,他恐怕需要走进公安机关,启动司法程序。

由于河南省佛教协会是宗教团体,没有内设反贪监督机构,它恐怕很难像纪委那样先对少林寺的事情做一番“调查”,然后根据结果决定是否“移送司法机关”。媒体都欢迎释正义爆料,但不可能有一家媒体代替释正义充当控告人。

释正义即使主动浮出水面,走进公安机关,他实现立案也需有一些法律要求的确凿证据。他如果只是把对媒体说的话重复一遍,未必就能立案成功。因为媒体可以不对释正义爆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但公安机关立案不能以缺少实证的指控为基础。

舆论大多支持“有关部门”查清释永信的事情,而且相信他“有事”的人很多。这种判断来自于人们对腐败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渗透的直觉,这起风波也让人看到反腐败正开始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不希望释永信和少林寺这样的名僧名寺拥有豁免权。

如何看待“公安笔录”被曝光

近日,化名释正义的举报人再向多家媒体发送猛料,新材料包括7页的“公安笔录”。对于笔录的真伪,目前,办案的郑州警方和释永信方面均未作回应。倒是有人就此笔录举报作了法律上的评价。如有的观点认为,这些“公安笔录”存在严重的合法性问题,且涉嫌泄露“国家秘密”。还有观点指出,释正义侵犯了释永信和刘某某的隐私权、名誉权。如果是警方内部人士将笔录外传,泄露者涉嫌滥用职权,还要承担对笔录的当事人进行赔礼道歉和赔偿精神损失的民事责任。

然而,上述笔录只是公安机关调查一起普通的敲诈勒索案,并牵涉当事者的通奸事宜,难以上升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层面。至于说曝光笔录,如果真的是少林方丈与他人通奸闹到了公安机关,这样的信息该不该公开本身就值得研究,即使偷出这样的“笔录”加以曝光不甚妥当,但其危害性不至于达到犯罪的程度。反之,如果以上笔录属于虚构,举报者的确涉嫌侵犯他人名誉,对此被害人可依法追责。

如今,举国上下关注这次“举报”,是因为释永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少林寺的实际管理者,有责任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释永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公众人物。对于公众人物的举报,尤其是爆料具体、言之凿凿的,有关方面有责任先查被举报事项,而不是先猜疑举报人的动机,甚至扣上诬告、侮辱、诽谤、侵犯隐私等帽子。

其实,刑法将侮辱、诽谤罪设为自诉罪的意图很清楚,那就是让被认为受了侮辱、诽谤的人自己去控告。

应由更高级别调查释永信

据此前媒体报道以及少林寺人士介绍,少林寺包括门票等在内的收入,都要与所在地“分享”,少林寺的部分收入进入当地地方财政。在这种情形下,由少林寺所在地政府职能部门,对释永信被举报事件当事人进行调查,能否保证调查的客观公正,并非不值得公众担忧与怀疑。

此外,释正义对释永信的举报内容中,包括释永信“拥有两个身份证”。而按照法律规定,公民拥有两个身份证,属于违法行为。更为重要的是,释正义还举报释永信存在购置豪车、转移资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属实,则涉嫌贪腐犯罪。所以,对释正义举报释永信事件,不能仅仅就释永信违反宗教人士行为规范问题进行调查,还应对其是否存在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展开调查。

正因为如此,对于释正义举报释永信事件,应由高级别的宗教事务管理职能部门,就释永信是否存在违反宗教人士行为规范问题展开调查,以避免因为受到利益干扰,导致调查的公正性受到影响。此外,司法机关有必要介入。

据报道,面对各种举报和质疑,释永信表示:这次一定做个了断,给社会各界人士、方方面面都有个交代。而包括释正义举报在内各类针对释永信的举报,要能真正“做个了断”,给社会各界人士、方方面面一个交代,就必须首先保障调查的公正性。唯有通过由更高级别的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进行调查,以及司法机关介入调查等途径,确保调查的公正性,令调查最终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各类针对释永信的举报才可能真正得以“了断”,才能真正给社会各界人士、方方面面一个切实的交代。

网上一支笔为何横扫少林寺众僧

中国这几天受关注度最高的人是谁?大概是河南登封少林寺的那位方丈释永信。事情到了这一步,有媒体称释永信表示这一次“一定做个了断”,恐怕他也只能这样做了。

释永信到底有没有问题,只能看调查结果。但事情被炒得这么大,少林寺不断高调表态实际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释正义不断放料,释永信曾以“不辩解脱”和“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回应。但他的30位少林弟子集体声明为师父的清白站台,起底、批判释正义,把“单打”变成了“对打”,增加了事件的戏剧性,一场“口水官司”逐渐升级为国家宗教局和中国佛教协会也出面表态的全国性舆论事件。

这件事再次表明,互联网舆论场通常对质疑持充分支持、鼓励态度,它具有将被质疑者的各种回应转化成扩大质疑声势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舆论规律。

也许释永信在少林寺的势力范围内威望很高,有所向披靡的号召力。这促使了他的弟子们集体站出来为他鸣不平。但弟子们“义正词严”带来的网上感受可能是咄咄逼人,被很多人当成对释永信“寺内作风”的印证。

互联网上有助于争取同情的唯一姿态大概就是低调,放低身段,少林寺的那些和尚们忽视了一点。当然,这只是“举报释永信”这一剧目迄今呈现出的舆论逻辑。事情的最终结局将更有力量。释永信究竟是否如释正义所指,睡女人,贪财物,这一躲不掉的正式结论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影响少林寺的公众形象。如今舆论已经对释正义的举报“宁可信其有”,释永信和少林寺的信誉都已岌岌可危。能救释永信和少林寺声誉的唯有释永信本人的真正清白。


相关阅读推荐

Top